世茂酒店唐鸣:3年后,世茂喜达要开300家酒店
“到今年10月底,世茂喜达签约加开业的酒店已经达到86家,预计到年底就能达到100家。”上海世茂酒店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唐鸣近期在2019AHF峰会上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酒店管理的扩张速度比预想的快了不少:“目前的计划是,今年完成100家,到明年底破200家,到后年300家。”开业数量上,预计今年达到20家,明年到50家,到2021年实现100家。
这一规模扩张的速度远高于2017年成立世茂喜达轻资产酒店上时的计划。按照当时的计划,预计到2022年下半年,酒店数量将达到100家。
不过世茂集团对酒店业务的规划不止于此。今年8月底中期业绩会上,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许世坛就曾表示,希望2021年能够和拆分世茂酒店和物业的单独上市。
和世茂的房地产主业类似,在经过了相当长一段“低调”和“漫不经心”的发展步伐后,最近2年,世茂酒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快了起来。
2017年,世茂集团和和喜达屋资本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出资1亿美元成立合资酒店公司,用于以国内二三线市场为重点的拓展轻资产酒店业务。其中世茂持股49%,喜达屋资本持股51%。
到了2018年末,世茂位于上海佘山的洲际酒店开业。这家设计开发建设了15年之久的“深坑酒店”、因其建于地面海拔之下,以及独特的设计和高难的建筑难度,在建筑、设计和酒店业都引发了轰动,世茂的酒店业务发展再次受到公众关注。
“希望未来世茂的酒店业务能够实现盈利,不再作为房地产的主业’附属品’。”唐鸣表示。
实际上,从2004年起,世茂便涉足酒店业务,并于2005年在上海佘山开业了第一家酒店。在随后10年的时间里,酒店业务跟随地产主业陆续进入多个二线城市,以作为房地产开发的“加分”业务。
“2004-2014年,这10年间开的酒店主要签约的都是国际酒店品牌进行管理,目前公司自持的18家酒店大多是这一时段签约的。”唐鸣坦言,虽然作为业主方,可以对酒店管理方进行监督和协助,但主要还是受制于当时大部分房企都没有自己管理酒店的经验。
另一方面,在地产“黄金十年”的发展期,引入国际大牌酒店,也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对企业拿地的要求设定,酒店板块以配合主业而存在。
累积了一定酒店管理经验的世茂,在2015年开始成立企业自管酒店,唐鸣也是在那时进入的世茂:“我们发现,国际大牌管理的酒店在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优势地段的溢价率很高,但是跟随房地产进入三四线城市,它们的优势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我们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
2015年,世茂成立了创立6个酒店品牌,其中包括4个全服务系列——奢华度假酒店御榕庄、豪华五星酒店茂御、到标准五星酒店世御,再到酒店世公寓茂御居。与此同时,酒店业务也开始尝试轻资产投入,并在当年在上海租赁投资了几家酒店,并初步建立了2个轻资产酒店的品牌,睿选和睿选尚品。
随着2017年和喜达屋资本成立了世茂喜达平台,世茂在酒店业务上的定位也逐渐清晰,轻重资产并行,是未来的策略方向。
”重资产酒店部分还是根据地产业务进行布局,在现有地产进入100多个城市中选择合适的,未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京津冀是重资产投入的主要区域。”唐鸣表示,而在轻资产方面,世茂喜达主要由喜达屋负责投资方向、把控品牌调性,以及和国际品牌的对接:“相当于给我们搭了平台,但品牌创立和运营,还是我们自己在做。”
而过去2年主要发展的是酒店轻资产部分的运营,和他们早前预想的也有不少差别。根据市场调研和长期的观察,唐鸣当时认为,国内中高端市场是蓝海,特别是中端酒店,是企业优势所在。所以初期规划,85%做睿选和睿选尚品这类精选服务类酒店,15%做御系列全服务酒店。但实际86家酒店签约下来,配比发生变化,40%是高星级酒店,60%为精选服务。
“对于酒店管理公司来说,当然高星级酒店配比加大,收益肯定更好。但是对于团队的要求就更高,要求管理人员既懂得一晚三四百酒店的管理,又能管好几千元一宿的酒店。“唐鸣说到。
今年,世茂还针对年轻一代,推出了新的酒店品牌“凡象”,预计首店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在厦门落地。这一针对“千禧”一代的酒店品牌,也显现出世茂酒店面向世界的“野心”:加入智能设备的功能,国货与潮牌元素的混合,以及和当地文化的相融。
“世茂酒店未来也会更多开向海外,目前已经计划在印尼、马来西亚开业,希望通过凡象表达出新生代中国年轻人的喜好和态度。”唐鸣表示。
2018年年初,世茂集团提出“一体两翼”战略,在以销售型地产为主体的基础上,发展商业地产和酒店地产,以发展集团多元业务,并最终实现各自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房地产规模天花板的逼近,开发企业也尝试在多元化业务上进行拓展。而曾经作为住宅开发”附加值”的商业和酒店业务,也成为一些房企试图开拓的新方向,并且将改变过去“配套型”的存在,要实现自身盈利。
就在AHF这场论坛上,碧桂园酒店集团副总裁张勇也公开表示,将从今年起开始将碧桂园酒店品牌进行轻资产输出,希望酒店盈利成为碧桂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鸣坦言,包括世茂、碧桂园、绿地等企业在内,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伴随着开发业务开了不少酒店,走过不少弯路,也不了不少冤枉钱,但最终都成了经验:“我们后来发现,如果精准投资、运营提升,酒店是可以赚钱,可以起到助力房地产的作用,通过酒店增加母公司的影响力。”
用3年时间签约300家酒店,这样规模化发展的速度似曾相识。过去几年,在地产大发展时期,规模成为行业衡量企业的重要指标。然而在慢周转、重运营的酒店行业,是否能够复制快速的规模发展路径?
唐鸣认为,从轻资产角度而言,规模做大没有问题:”很多酒店管理公司的估值标准,一方面要看品牌,另一方面就是看会员体系。会员越多,越代表着对酒店的认可度,有利于酒店的持续性运营。而从总部角度来说,同样的管理体系下,管得门店越多,成本越低。”
今年7月,世茂股份以南京世茂希尔顿酒店为主体,发行了一笔规模7.6亿元的18年期资产支持证券,而早前世茂股份也曾尝试推出酒店Reits,以拓宽酒店业务的融资路径。
相较于高周转的地产业务,酒店业务需要更加长期的资金投入,以及更长的回报周期。如何做好酒店业务的融资端,对于众多步入酒店业务的企业而言,都是面临的新课题。
唐鸣坦言,现阶段酒店业务的资金支持主要还是来源于集团,但希望上市后,更多的资金来源也可以投资和并购酒店。他认为,目前国内酒店的流动性很慢,大部分在头部企业、或者国企央企手中,并且持有人都抱着“酒店是一辈子的资产”的态度:“这和国外酒店资产不断流通,以及针对酒店资产交易的政策好没有放开,以及国内外对于酒店资产评估的方式不同有关。缺乏流通的酒店,实际资产价值难以真正显现出来。”
但他认为,随着国内酒店存量资产的增大,未来政策也会逐步放开,未来世茂喜达也会朝着酒店Reits进行推进:“喜达屋资本也是看中这一点,才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
不过,收益和盈利,是目前房企酒店业务板块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世茂房地产2019年中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19家自持酒店的运营收达到9.9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8亿元同比上升13.18%。
但是分解到各家酒店,19家酒店中,于2014年8月前开业的9家酒店中,有8家收入低于去年同期,1家和去年同期持平。如果没有算上去年末新开的佘山世茂洲际酒店(深坑酒店)和杭州滨江世融艾美酒店,其余酒店的总收入实际低于2018年上半年同期。
尽管在酒店业务上有着长足的野心,但做好运营的功课,仍然是眼下世茂酒店需要直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