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洋地名”,维纳斯酒店提异议!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近日,海南省民政厅发布《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一些“洋为中用”的地名纷纷上榜,被列入待整治名单。
消息一出便引发广泛热议。6月18日,维也纳酒店集团更是因旗下15家酒店被列入不规范地名清单而发表声明,称已向海南省民政厅提出异议,将等待处理结果。
海南公示
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
近日,海南省民政厅发布《关于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不规范地名84个,其中,海口共有26个、三亚14个。
被判定为不规范地名的主要有四类:崇洋媚外、刻意夸大、怪异难懂和重名同音。
其中,中央海景大道商业街、钓鱼台别墅、太平洋别墅等因刻意夸大被列入清单;维多利亚花园、奥林匹克花园、塞维拉小区因崇洋媚外被列入清单;帝王花园小区、皇家骑士酒店等因怪异难懂、带有封建色彩被列入清单。
海南省民政厅官网截图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这一工作。除了海南省之外,陕西省、河北省、广东省等全国多地民政部门都列出了不规范地名清单,多个建筑物、居民小区等被认定取名不规范。比如历史名城西安市公布的不规范地名,包括龙记国会山小区、贞观首府小区、水晶卡芭拉小区等。
因为早在2018年12月10日,民政部、公安部等6部委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要求各地在2019年6月底前,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
网友热议
但是清单的发布却引发了网友广泛热议。有网友表示,有些名字的确不伦不类,有关部门该管管了。
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文化保护”是不是变味了?
还有涉事酒店直接提出了异议。
维也纳酒店集团
向海南省民政厅提出异议
在海南省民政厅发布的清单中,15家维也纳酒店也名列其中。
对此,深圳市维也纳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18日发布声明称:“维也纳酒店”为合法经营使用的品牌名,针对海南省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我司已向海南省民政厅提出异议,等待处理结果。
一、我司品牌“维也纳酒店”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于2012年9月14日成功注册,有效期至2022年9月13日,为合法经营使用的品牌名;二、涉事经营主体所使品牌为我司授权,其经营场所性质在合法使用范围内(商标注册类别第43类);三、针对海南省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我司已向海南省民政厅提出异议,等待处理结果;四、部分媒体未经我司证实进行大量转载,对我司品牌声誉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我司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官方回复
清单仍在公示并非最终结果
针对网上的争议和涉事酒店的异议,海南省民政厅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做出了相关回复。
工作人员表示,这是一份拟定清理的名单,目前仍在公示、收集意见,并非最终结果。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后将推动更名,但会充分吸收意见。
同时还解答了清单确定流程、依据等相关问题。
关于清单确定的流程和依据
海南之所以发布这样一份清单,是根据上级部门《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做出的,这是一个全国性行动。
清单确定的流程是根据地名普查结果,再在市县民政、工商调查核实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海南省“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名录》。
刻意夸大、怪异难懂,未经有关部门审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就纳入了。比如含义不符合公众认知,故弄玄虚难以理解的,比如24克拉,8厘岛啊;容易引起歧义、误解的,比如公园99,柏林100号;含义不健康的、有违公序良俗的。比如皇帝、皇字号、皇庭、首府、帝府、相府等带有封建色彩的。可改可不改的,意见不大的,就不会纳入了。
关于崇洋媚外的说法
国家现在提倡文化自信,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在中国的领土上叫这些洋地名,这是文化的割断。
关于酒店提出的异议
据我们了解,他们总部在深圳,海南的几个维也纳酒店可能只是加盟,其在海南本地工商部门注册的时候,可能并非是维也纳酒店,对外宣称是维也纳酒店,这是不当的。我们会逐个核实,如果他们是经过工商或其他部门核定过的,我们会慎重作出决定。
如果原来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不是叫某“洋名”,实际用名改为某“洋名”,那肯定是违法违规的,需要积极整改。至于加盟店性质的店铺,即使其总部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也需要协调更改。不过,工作人员指出,如希尔顿酒店这类由外语音译成汉字,且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名字,将不被纳入整改名单。
公示就是有异议可以提出来,到时候由部门会同专家论证一下,非改不可的、议论强烈的,不想改的,我们依法进行决定是否改。
关于网上的争议
不能有争议,工作就不做了。我们总的原则就是,有问题的、反应大的、非改不可的,就逐步清理,意见不一致的我们就缓一下。目的也是说,今后取名要引起重视,不要取不规范的地名,以及职能部门要认真审核。
地名是城市符号
怎能拱手交给“凯撒”和“帝皇”?
作者:张丽
任性起地名这股歪风,刮了不是一年两年了。维也纳、巴黎、檀香山、悉尼等国外知名城市是“挂靠”的重灾区,还有一些冠以“帝皇”、“帝豪”之类的名称,摆明了是要蹭皇帝的热度,更有一些地名纯粹就是把若干汉字、数字和字母拼凑在一起,既拗口又不知所云。
不是怪异难懂,就是怪诞离奇;不是崇洋媚外,就是封建迷信,不知道房地产开发商找的策划公司是不是因着这种博出位的效果而沾沾自喜,但普通市民则是感觉无比别扭。因为也没有别的叫法,写地址又是现代生活的刚需,所以也就只能忍着、凑合着,久而久之,这些不符合《地名管理条例》的名称,反而成了正式称呼。
这种地名上的粗制滥造,乱改老地名后的鸠占鹊巢,既是对民族文化的漠视,也是对城市品质的损害。难道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字里面就找不出若干“好名好姓”了吗?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脉,有自己的历史传承,地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人与自然的关系,传承文化历史,增强族群认同,既是一种民俗表达,也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体现。这么重要的一个城市符号,怎么能拱手交给“维也纳”和“帝皇”们?
很多城市由于发展太快,道路、小区、宾馆建设日新月异,地名保护一度做得很不好,很多具有古典文化意味和体现历史沿革的地名消失了,代之以四六不通、充斥“大、洋、怪、重”特点的名字。曾有统计显示,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以及难以胜数的街巷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
所以,全国集中整治不规范地名,堪称民心工程。民政等部门不仅要详细排查、严格整治,更要持之以恒,防止反弹。命名这种事,无论对个人还是一个地方,都是非常严肃的大事,容不得某些利益方拍脑袋决策,必须要在法治轨道上加大对地名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同时,还要未雨绸缪,强化重新命名之前的审查和引导。当然,对于一些用了很久的已经与大众生活紧密关联的名字,也要做好新旧名称之间的衔接,平稳过渡,服务民生。